(上載日期31/07/2011/星期日) |
||
---|---|---|
|
||
王光亞两個月前的港澳之行,比較吃過的香港蛋撻和澳門蛋撻,終了解到香港的深層次問題根源是特首和問責局長無前瞻的願景,只是見步行步,"成也英國,敗也英國"。話語太晦澀,改為"成也中國,敗也中國"雖合情理,但他要把鑊攬起。 |
|
|
|
「成也英國,敗也英國」,陀衰祖國,王光亞若不是胡說八道,由港英年代任高官過度到回歸後的問責官員,在下屆新特首任命時可能收檔,回歸十四年教而不善。
王光亞,你老闆,作為香港特區監護人,打開天窗說亮話,指香港官員回歸後當家做了主人(Master),竟不知怎樣做老闆(Boss),持家無願景,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鐘、說了一大堆,矛頭直指特區老闆曾蔭權。
王光亞所言是在由中國外交部主辦,首屆香港大學生外交夏令營回應同學的提問,把積在六月時到港所見所聞,借題發揮,香港公務員圑隊,回歸十四年鮮有遭如斯的惡批。
香港两任特首,董建華來自商界,司局級問責官員有一半是公務員轉任,表現未達民望給中央炒魷。曾蔭權是港英年代高官,其問責班子也是物以類聚大半由公務員過度,王光亞的一番話,除非胡錦濤如當年鄧小平出來訓斥他胡說八說,有意角逐下屆特首的三人,問責班子的公務員高官會減少或不聘用,葉劉淑儀曾在網頁說有市民叫她去參選特首,此夢可以休矣。
回歸十四年,香港的深層次問題,是否單由問責官員可以處理到、上有好者,下必甚焉,在港英和回歸年代也當過公務員,算是勤力而不努力,聽話不聽教的一群,已退休前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把公務員人數由16萬減到13萬,能做掂枱面的文件又無手尾跟是邀天之幸,做前綫工作接觸市民也是戰戰兢兢,為人民服務放長遠眼光不會在腦中浮現,服從上司是作為公務員的必然守則。
特區政府每年都安排高級公務員到上海和北京交流,部份會在清華大學上課,但無為問責官員設培訓班,要這班在王光亞眼中陀衰家的問責官員有宏觀的視野是不可能之事,除非有野心要上位爭特首,誰會自討苦吃逞勇,更要面面俱圓周旋各政黨間,市民上街熱愛叫的口號是高官下台,雖然東家唔打可以打西家,下了台閒在家也不會無飯開,轉入私人公司薪金更高,只是下台不是光宗耀祖之事。
港人治港是中英回歸談判底綫,問責班子的組成也要得到中央審批才能成事,京人治港視為洪水猛獸、但內地不泛海歸派專才,一些也曾任誇國大企業的高層,改聘他們到港任下屆問責官員,以後不會有成敗歸英國論。
曾經滄海的問責高官紛紛跳出解讀王氏籤言,不泛落井下石的蓋棺言論或劈政府。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指王光亞的言論會打擊公務員士氣,不了解公務員回歸前後的運作。前任保安局長及現任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說王光亞是有感而發,曾蔭權提出的六大宏觀產業只是空話,醫療和教育兩個「產業」更變成「慘業」,政壇教父李鵬飛說問責官員是敗在中國。今天香港「正義市民」要當家作主,身為保安局長李少光也說出負氣話:「示威大晒嗎?」